宋体、楷体、黑体……是我们常见常用的字体,今天,中国首款以城市文化为源流的中西文字体——“上海摩登体”(Shanghai Modeng)正式发布,全套字体库向社会开放共享,大家可以通过www.shanghaimodeng.com下载使用。同时,基于“上海摩登体”的艺术海报展览,在”外滩源壹号”开幕,十六组多元文化背景的知名设计师应用这款字体创作的艺术海报及与上海字体视觉文化有关的史料文献,互相映照呈现,探讨着字体的演变与上海都市文化间的深刻关联。
展览现场
“上海摩登体”按照GB2312国标标准,由汉唐文化历经一年半研发而成,全字库总计7293字符,汇集字体设计、平面设计、城市文化领域的中外专家与创作者的结晶。字体溯源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的起源与涌现、影响与遍及了各种视觉文化形态的装饰艺术运动。但这款字体并不是对装饰艺术风格的形式复刻,而是在秉承装饰艺术运动融合多元文化与创新未来的时代精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字形语言,向城市文明演进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问。“上海摩登体”以现代字库为基底,突破传统汉字结构,直线与圆弧的精密组合取代传统书写的自然笔触,笔画粗细均衡、刚柔相济,字体架构采用字面高耸的设计,犹如建筑般挺拔有力,在静态的几何秩序中迸发出向上的动感。西文部分遵循与中文字体一致的设计理念,兼顾传统排版与现代创新,阿拉伯数字圆润饱满,从细节处强化字体的独特气质和视觉整体感。
从“上海摩登体”生发而出的艺术海报展,正是体现着字体的广泛应用与创意延伸。
展墙展示了“上海摩登”的渊源
多张海报采取了将“上海”二字进行叠影的创作手法,比如2x4的作品《上海》与刘钊的《叠影上海》,前者的字体被赋予了金属或者玻璃般的质感,形成透叠格栅的互映与折射,使“上海”呈现出愈加厚重、复杂、交错和不确定的形态。而后者则将“SHANGHAI”不断叠加、旋转、堆叠,形成一个既似建筑立面,又似流动空间的视觉形态。通过字母的延展与空间透视,呈现出上海这座都市的秩序与气质。
《寿头寿脑》
还有一些海报则以上海话为创作素材,比如韩文斌的《寿头寿脑》,用猫咪与家人的关系,来表达上海的宠物友好环境。虞琼洁的《夜上海》中选用了“野日头吃家日头,野月吃家月”这一上海话表达,形象地比喻日食与月食,意在突出上海话的独特韵味。以地方语言为文化载体,也彰显了上海话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化认同感。
策展人汪汝徽提醒记者,作为一款具有强烈视觉特征的“标题字”,上海摩登的字形,展现了字体同图案、纹饰一样作为“装饰形象”的象征力量,尽管“摩登”脱胎于英文“modern”一词,但是在中国文化与社会自身的土壤上,已经升华成了自己的语言与视野。
据悉,2024年11月,字体初步成果在ART SHANGHAI之“摩登:交错的世界”上海巴黎装饰艺术大展中首度呈现;2025年9月,字库已亮相第36届上海旅游节主视觉及大巡游等重点活动,在外滩地区和沿线高架打造城市文化精彩风景;9月19日开幕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上海摩登体”也在徐汇滨江主会场的建筑投影秀中大规模亮相,通过光影艺术激活城市空间,礼赞上海文化底蕴,映照这座国际大都市蓬勃的生命力。
“上海摩登体”出品人郁为琦认为:“这套上海摩登体以优雅的姿态漫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只有当文字被广泛应用,它才会有广泛的生命力,文脉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