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难免存在,融合它的是——爱。进入10月在四川和重庆举办的全国群文最高奖项群星奖决赛圈的两部上海戏剧作品——音乐剧《无障“爱”》和沪剧小戏《假币真情》,不约而同地反思了健全人与残疾人如何通过生而为人的天性,平等相处。
《无障“爱”》的导演王丽鹤表示:“在整个过程中,双方一起成长,甚至,健全人成长得更多。”
15分钟的音乐剧《无障“爱”》是由5位低视力人士和5位全盲人士共同演绎的一部阿卡贝拉音乐剧。他们自小在市盲童学校学习各种乐器。
在诺宝新征程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这个中国残联设立在上海的文艺平台中任职的王莉,也是该剧的主要演员。她平常在一个面向健全人士体验全黑世界的“新视野沉浸式体验项目”中担任导赏并在尾声之际演奏琵琶。
当全场最终亮灯时,健全观众会惊讶地发现专业级琵琶演奏的乐音,出自王莉之手。她透露,市盲童学校的特色就是“音体手工”。力推这部音乐剧上演的市残联文体促进中心副主任张丽君表示:“孩子们如果从学校毕业了都去做按摩的话,那么有文艺天赋的孩子可能会失去梦想、激情与希望。”
该剧导演王丽鹤平常也参与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等剧目的编创团队。相比之下,她甚至对这群残障人士对音乐剧的投入状态更满意。“我其实是在切换视角,我要感谢所有残障人士对我们健全人的包容。我们误以为自己在帮助他们,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在包容我们对他们的不尊重。”
健全人会提问:“你们眼睛看不见怎么吃饭?”他们答:“我们用嘴吃饭。”王导说:“我们以我们自以为是的方式感知世界,而音乐剧就是一个手段,能让残障人士表达自己。借助这个目标,我们平等地付出,共享成果。”
当他们“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她“王导,我想得奖”时,王丽鹤被深深打动:“我也是个经常参加各种评奖的文艺工作者,但是我们健全人都无暇顾及这个念头。感官敏锐的人,总是被干扰——动不动就去看短视频。”健全人,做不到“健全地只做一件事”。她说:“我们看了这部音乐剧,被感动之余,应该反思——我们需要修复我们的专注力。”
从最初的组建“不靠谱乐队”,到如今上演音乐剧《无障“爱”》,这10位视障人士完全靠自己唱出心声、练出走位。排练期间为了安全,晚上总是一位低视力人士与一位全盲人士住一个房间。低视力人士第二天“投诉”室友:“他做梦的时候还在不停踢脚,说着‘走到这里’,太好笑了!”第一次听到这个笑话,大家总是哈哈大笑,然后开始流泪。
与视障人士的刻苦磨炼不同,沪剧小戏《假币真情》则是一部在编创结构上守正创新的作品——导演栾岚以音乐剧的构架,通过极少的台词与大段沪剧唱段,勾勒出一位智障人士在面店里遇到的温暖,以及面店老板娘对偶尔犯错的小人物的宽宥与帮助。
栾岚说:“我排戏希望最好有‘根’——源自真实事件。”她刷到过一个令她十分感动的短视频,一位智障人士在一家面店,用自己画出来的假币“买”了10年面。旁人问老板,为何这么做?老板说,“一碗面,不值多少钱,他需要,就给他吧!”
在她把这个真情故事收入素材库不久后,浦东新区文化指导中心创作部副主任、上海市沪剧代表性传承人严蓉来找栾岚:“川沙新城希望我能做沪剧小戏,缺导演啊!”
沪剧是一个颇为接地气的剧种且能大段抒情,也适合演员发挥。于是栾岚觉得面店里的假币真情这个题材刚好适合沪剧小戏这一艺术形式。按严蓉的说法:“于是,我们市区镇联动、合作,找到川沙新镇擅长沪剧的群众一起来演绎这个人间真情故事。”
该剧几易其稿,首先把老板改成老板娘——严蓉扮演老板娘,发挥其沪剧演唱优势。而智障人士画假钞“买”面10多年的故事,成为“背景”。“前景”是一位创业失败的年轻人,一念之差顺手牵羊了面店里的一盒“现金”,回去一看发现都是“什么奇怪的钞票”——就是智障人士画的假钞。于是,他回到面店想取回此前留的一张欠条,上面有手机、身份证。老板娘对他说:“遇到困难,你就说出来,你怎么知道会没有人帮你呢?不要去做错事……”
这是一出难得的具有当代艺术理念和当代社会温情的沪剧小戏,其主题正如音乐剧《无障“爱”》的出品机构的名字——美爱融合。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